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全本资源下载APP 王永生王永生完整未删减版

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全本资源下载APP 王永生王永生完整未删减版

时间:2023-09-02 11:44:50作者:王永生

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是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现代言情小说,作者是王永生,主角叫王永生王永生,小说内容精彩丰富,情节跌宕起伏,非常的精彩,下面给大家带来这本小说的精彩内容:所以钱币就被俗称为”四出五铢”。四出五铢的背面为什么要加铸这四道斜线呢?我们知道,钱币是国家正式发行的货币,它上面的任何文字、图案都是有所寓意的,不会是随意铸造上去的。那么,它背面加铸的这四条斜...

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 免费试读

金、粟 ”。

因为长期将布帛、稻谷等实物作为货币的补充,社会上对金属货币五铢钱的需求并不大,前朝遗留下来的五铢钱基本上就够使用了,所以没有铸造新钱的需求。

光武帝以后,史书中更是不见铸钱的记载,直到灵帝中平三年(186)才又铸造了四出五铢钱。

四年后的初平元年,董卓挟持汉献帝西入长安,搜刮铜人、铜器以及五铢钱铸造了一种减重的小钱,这是东汉**最后一次铸钱。

东汉正式见诸文献记载的铸钱只有这三次,但是实际铸钱肯定不止这三次。

因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明帝永平年间(58—75)的钱范,证明永平年间应该铸造过钱,但铸造的数量可能不多。

即便如此,在大规模的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庄园经济环境下,章帝元和年间(84—87)仍然有人认为社会上钱币的数量太多,应当加以收缴。

《晋书·食货志》记载,甚至还有人主张废钱不用,即” 宜令天下悉以布帛为租,市买皆用之,封钱勿出 ”。

意思是说缴纳地租、买卖物品都使用布帛,将五铢钱都封存起来,不让老百姓使用。

到了后来的和帝(89—105 年在位)、安帝(107—125 年在位)、顺帝(126—144 年在位)、桓帝(147—167 年在位)诸代,朝廷政治上日趋腐败,社会矛盾激化,东汉开始进入多事之秋。

当时外患有匈奴、西羌的侵扰,内忧是外戚、宦官的干政,这成为东汉中后期的两大病端。

匈奴的侵扰虽然经过窦宪两次出塞大破北匈奴而消除,但是自和帝引用宦官郑众诛杀外戚窦宪之后,东汉的朝政便开始陷入外戚、宦官迭起专政、互相残杀的局面。

随着财政上的开支日益浩繁,主张铸钱的人又开始多起来。

《晋书·食货志》记载,桓帝的时候因为财政困难,甚至有人主张铸造大钱。

灵帝的四出五铢以及董卓的减重小钱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铸造的。

东汉末年,灵帝和董卓的两次铸钱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,尤其是汉灵帝铸造的四出五铢钱。

虽然钱币重量足值,而且铸工精美,但是却和董卓铸造的”恶钱”一样……

阅读全文
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

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

新书推荐,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由王永生所编写的现代言情类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王永生王永生,书中主要讲述了:是没有给钱,给的就是这种没有实际价值的”错刀”和”栔刀”。王莽死后,宫中保存有六七十万斤黄金,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批有记载的黄金,其中大部分应该就是通过这次币制改革用错刀或是栔刀收兑的。那王...

作者:王永生类别:现代军旅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全本资源下载APP 王永生王永生完整未删减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