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大结局在线阅读 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最新章节目录

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大结局在线阅读 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最新章节目录

时间:2023-09-02 11:54:44作者:王永生

火爆新书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是王永生所编写的现代言情风格的小说,本小说的主角王永生王永生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铢的背面为什么要加铸这四道斜线呢?我们知道,钱币是国家正式发行的货币,它上面的任何文字、图案都是有所寓意的,不会是随意铸造上去的。那么,它背面加铸的这四条斜线到底是什么点此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...

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 免费试读

桓帝(147—167 年在位)诸代,朝廷政治上日趋腐败,社会矛盾激化,东汉开始进入多事之秋。

当时外患有匈奴、西羌的侵扰,内忧是外戚、宦官的干政,这成为东汉中后期的两大病端。

匈奴的侵扰虽然经过窦宪两次出塞大破北匈奴而消除,但是自和帝引用宦官郑众诛杀外戚窦宪之后,东汉的朝政便开始陷入外戚、宦官迭起专政、互相残杀的局面。

随着财政上的开支日益浩繁,主张铸钱的人又开始多起来。

《晋书·食货志》记载,桓帝的时候因为财政困难,甚至有人主张铸造大钱。

灵帝的四出五铢以及董卓的减重小钱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铸造的。

东汉末年,灵帝和董卓的两次铸钱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,尤其是汉灵帝铸造的四出五铢钱。

虽然钱币重量足值,而且铸工精美,但是却和董卓铸造的”恶钱”一样也被列入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”凶钱”(另一枚是隋五铢,因为”五”字从侧面看很像”凶”字而得名)。”

四出五铢”甚至还被民间认为是预言了东汉政权行将崩溃的钱币。

加载中…图 2-22 四出五铢(背)、隋五铢 加载中…图 2-23 布泉(背四出文)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一枚钱币又是如何预言一个政权行将崩溃的呢?

接下来我们就认识一下这枚既神秘又奇特的四出五铢钱。

四出五铢钱在形制上模仿刘秀的建武五铢,直径 25.3~25.5 毫米,重 3.6~4 克,基本符合五铢的重量标准。

因此,从正面来看,它和一般的五铢钱没有什么两样。

它的独特之处在钱币的背面——比普通的五铢钱多了四道斜线。

这四道斜线分别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郭。

因为这四道斜线被称为”四出文”,所以钱币就被俗称为”四出五铢”。

四出五铢的背面为什么要加铸这四道斜线呢?

我们知道,钱币是国家正式发行的货币,它上面的任何文字、图案都是有所寓意的,不会是随意铸造上去的。

那么,它背面加铸的这四条斜线到底是什么

点此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

阅读全文
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

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

新书推荐,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由王永生所编写的现代言情类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王永生王永生,书中主要讲述了:是没有给钱,给的就是这种没有实际价值的”错刀”和”栔刀”。王莽死后,宫中保存有六七十万斤黄金,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批有记载的黄金,其中大部分应该就是通过这次币制改革用错刀或是栔刀收兑的。那王...

作者:王永生类别:白话言情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大结局在线阅读 《钱币上的中国史:器物、制度、思想视角的解读》最新章节目录